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世界中,像 Netflix 这样的流媒体服务不断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因此,培养阅读习惯可能颇具挑战性。但是,如果我们能理解阅读背后的神经科学原理,并制定并践行相关的策略,那么,这个任务就可能变得更为可行,也更具成就感。我最近在油管上观看了一个视频,讲的是这个问题,看完后写了这个笔记。
神经过程:阅读包括识别纸页上的文字等图案和形状,这一步在大脑的视觉区完成。进一步,这些模式在大脑的颞叶内部,被我们称为“信箱”区域的地方,辨识出是单词。随后,含义和发音的理解则由前叶和其他颞区负责。整个过程对于有经验的读者来说,不到半秒钟就能完成。
对大脑的益处:定期阅读,尤其是每晚能读至少30页的人,会发现次日早晨左侧的颞叶更活跃。这个区域对记忆至关重要,这也暗示了阅读和降低罹患痴呆症的风险有关。阅读还可以帮助我们调控情绪和提高口头回忆能力,虽然这些效果更显短期,所以这提醒着我们要持续地读书。
从小处开始:一开始就找那些容易处理的阅读任务。比如说,视频博主用Kindle App读一读 Ryan Holiday 的 "The Daily Stoic" 这样的短篇文章,五分钟之内就能读完,这样就能有效地鼓励大脑在一天之内读得更多。
创建阅读档案:用像 Readwise 这样的工具,你可以收到每日提醒,这些提醒中包含了你读过的书里的重点。这样能帮助你记住和重温那些重要的概念,同时,也能让你陷入一个频繁的阅读、标记要点和复习的良性循环中,进一步强化你的阅读习惯。
预定阅读时间:例如睡前阅读一会儿,给自己定下一些现实的目标(如说每次只需读几页),这样的方法通常很有益。关键是要保持连贯性,哪怕每次只阅读一小会儿。
处理疲劳:当你感到疲劳的时候,给自己一些休息的时间也是可以的。你的目标是在大多数日子里保持住阅读的习惯。
选择合适的媒介:对于富有视觉元素或有创造性的书籍,实体书可能会比 Kindle 上的数字版本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因为视觉元素在这些书的阅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建立责任感:为了保持阅读的动力,制定一些个人目标,如月度读书报告, 可能是有效的方式。这不仅能加深对书的理解,还能鼓励大家一起进行交流和讨论。
最后的想法:建立阅读习惯虽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我们理解阅读对大脑的影响,并善用策略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就一定能使阅读变得更具可行性,并从中收获更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