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3日
×
基础模型、API 调用与软件封装:通俗科普
给大脑配上手和脚,就能让这个聪明的头脑去做各种事情。
2025年3月9日
×
从GPT-4到全能Agent:未来AI会变成你的超级大脑吗?
探索通用AI Agent的未来:从GPT-4的局限到Manus AI的全能突破,解析AI在记忆、规划、工具调用上的技术进展,展望其在办公、金融等行业的应用潜力,以及伦理与监管的挑战。了解AI如何从科幻变为现实,改变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2025年2月6日
×
2024:探索、体验、展望
祝大家 2025 一切顺利!
2025年2月1日
×
破解“分心”与“低效”
个人从数字分心和糟糕的时间管理到建立一个结构化的、基于科学的系统,以实现更好的生产力和工作生活平衡的旅程。 **要点:** 🌅 大学早期生活的特点是糟糕的晨间routine、过度使用手机和持续的数字干扰 ⏰ 工作生活被无休止的通知、邮件和打断所困扰,使深度工作变得不可能 🌙 晚上时间浪费在娱乐应用和社交媒体上,导致深夜工作和睡眠质量差 🎯 开发了四阶段改进系统: - 早晨"纯粹时间",不使用手机 - 受保护的专注时间(上午9-11点) - 可控的下午休息时间 - 每日工作总结收尾 🔧 实施了具体的工具和技术,如勿扰模式、承诺机制和时间块管理 📈 结果显示在工作效率、情绪稳定性、自信心和整体健康方面都有显著改善 🌟 成功源于将自律和效率转化为日常习惯,而不是临时性的决心 A personal journey from digital distraction and poor time management to developing a structured, science-backed system for better productivity and work-life balance. **Key points:** 🌅 Early college life was characterized by poor morning routines, excessive phone use, and constant digital distractions ⏰ Work life suffered from endless notifications, emails, and interruptions, making deep work impossible 🌙 Evenings were wasted on entertainment apps and social media, leading to late-night work and poor sleep 🎯 Developed a four-phase improvement system: - Morning "pure time" without phone - Protected focus time (9-11 AM) - Controlled afternoon relaxation - End-of-day work wrap-up 🔧 Implemented specific tools and techniques like Do Not Disturb mode, commitment devices, and time-blocking 📈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work efficiency, emotional stability, self-confidence, and overall health 🌟 Success came from turning self-discipline and efficiency into daily habits rather than temporary resolutions
2024年11月4日
×
亲密关系中偏差盲点的双重性:保护与阻碍
本文讨论了偏差盲点(Bias Blind Spot, BBS)在亲密关系中的双重性,强调了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偏差盲点是一种认知现象,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比他人更不容易受到偏差的影响,这一现象在法医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等领域均有体现。偏差盲点可以增强决策信心,但过度自信可能导致错误判断和沟通障碍。在亲密关系中,偏差盲点可能导致冲突加剧,因为伴侣往往高估自己的贡献,低估对方的努力。尽管如此,偏差盲点也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帮助个体维持积极自我形象并在挑战时期增强信心。通过理解偏差盲点,能够促进健康的互动并提升情感幸福感。
2024年9月16日
×
链式思维在人工智能中:真实洞察还是统计幻影?
讨论了大型语言模型(LLM)在推理能力方面的局限性,认为它们并不具备真正的思考能力,而是通过统计计算生成回应。尽管LLM能够模拟人类的推理过程,但它们并不理解其生成内容的含义。作者提到,链式思维(CoT)提示可以提高LLM在解决问题时的准确性,但实际上它仍然是基于概率计算而非真正的逻辑推理。文章引用了相关研究,探讨了人类思维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并强调了语言在思维过程中的工具性。
2023年12月24日
×
停一下,抬头看
2023年10月20日
×
我想当个倾听者
讲述了作者的一个朋友在学校生活中的忙碌和人际关系的问题。作者使用了自己和朋友的经历来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越来越难正常进行的现象。作者认为,倾听者变少了,大家更倾向于成为讲述者,但讲述者又觉得自己不被理解。由于缺乏倾听者,许多人把情绪转移到内心。作者认为,互相分享和倾听的关系变得稀有,人们很难找到可以理解自己的倾听者。作者表达了自己想成为一个倾听者的愿望,但也意识到自己需要提高倾听的能力。最后,作者表示如果能有更多可靠的倾听者,每个人都会更开心,实现互相分享和倾诉的良性循环。
11-18 of 18
© 2025 愚人哲
www.yrzhe.space